生物質燃料優勢
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是關系我國經濟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問題,關系著8億農村居民和一億農民工的發展需要和切身利益。生物質產業是多元化的新興產業,開始向食品、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林產化工、醫藥等眾多領域擴展,未來農民將不僅要生產食物和飼料,而且要生產能源、材料、化學制品等。結合我國農村人口多,生物質資源分散的特點,就地取材,大力發展沼氣池、生物質壓塊炭化燃料、生物質戶用氣化爐等生物質能技術,在燃料方面實現生活小康,有利于改善農村環境衛生和居住區生活條件,全面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全面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未來能源林業和能源農業的大規模發展,還將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推動農村城鎮化建設,振興農村經濟;
有利于保證國家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不僅包括能源供應的安全,也包括由于能源生產與使用所致的生態環境安全。我國是一個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又是以煤為主要能源消費的國家,煤炭消費量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以上,接近世界同類國家平均值3倍;我國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卻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據估計,我國煤炭資源最多可利用150年;已探明的石油資源為32億噸,石油總儲量為300-600億噸。以目前的消費速度粗略估算,到2030年石油資源將只剩下18%,到2037年將可能全部耗盡。石油進口依賴度逐年上升,2004年原油生產量1.747億噸,而消費量猛增到3.0億噸,凈進口原油達到1.17億噸。近年來,多個省市拉閘限電,預示著國家電力供應告急。中國的能源儲量與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需求之間已經存在巨大的缺口,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將經濟發展建立在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基礎上是不適宜的。只有通過節約能源、開發新的可替代能源才能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傳統的生物質資源為6.5億噸,發展能源農業和能源林業還至少可提供相當于10億噸標準煤的能源資源發展生物質產業是解決能源安全的重要選擇之一。
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我國的煤炭消費量的80%是直接燃燒,造成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除城市煙塵污染外,酸雨現象也頻頻發生。在沒有切實可行辦法控制礦物燃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生態環境污染的情況下,
減少使用量,開發潔凈可替代能源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我國尚有近1億畝宜農、宜林荒山荒地,可用于發展能源農業和能源林業,是發展潔凈可替代能源的重要資源。農業廢棄物對環境形成了越來越大的面源污染壓力,通過實施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使生活垃圾和各種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為清潔能源和有機肥,變“廢”為“寶”,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普遍存在的“畜牧公害”和“秸稈問題”。
有利于發展新型材料和原料
人們日用材料很大一部分是石油副產品,一旦石油出現短缺,必然引發石油相關產品(石化材料、工程塑料、電子原器件)等短缺的連鎖效應,將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高分子材料是材料工業的重要支柱,現有的高分子材料基本上以石化資源為原料。我國年產1500萬噸各類塑料制品,要消耗數以千萬噸的寶貴的輕油資源和大量天然氣;還要形成約500萬噸的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尤其是農用塑料薄膜,每年生產、使用150萬噸,基本上不能回收,大部分殘留于農田。因此,開發可替代能源的新材料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生物質材料的應用將形成一場新的減少資源利用的工業革命,引領出一批新的產業。
生物質燃料發展前景
國際上生物質能利用主要是把其轉化為電力、液體燃料、固化成型燃料,在一定范圍內減少和替代礦物燃料的使用,發展目標是發 展高效、清潔、低污染、低成本的生物質氣化發電、液化等技術。未來5-10年是世界各國大力發展生物質的關鍵時期,英國的生物質可滿足能源總需求的19%,2030年,生物質發電技術將完全市場化。
我國的生物質能源消耗的比例一直比較大(約15%),特別是在農村(約30%以上),但是生物質利用技術水平較低,開發新型能源的成本較高,限制了技術設備的推廣利用。我國未來生物質利用技術主要在能源作物的開發、沼氣技術、生物質熱轉化與利用技術、生物質材料的利用上實現突破。2005-2020年,為我國生物質技術的開發和發展階段,部分技術進入到商業應用,2020-2050年,隨著生物質技術成熟和生物質能源體系的完善,生物質將成為主要的能源,進入到商業化示范和全面推廣階段。
————————————————————————————————————————————————佛山市建嘉建材有限公司 佛山市晶石新材料進出口有限公司(原佛山市晶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中日合資佛山高砂工業窯爐有限公司
專業生產鋰電池正負極原料 各種電子陶瓷全套生產設備 墻地磚陶瓷 西瓦生產設備 環保生物質燃料 泡沫陶瓷(玻璃)全套生產設備 代理德國FERRO的PTCR測溫環 日本JFCC測溫塊 電子陶瓷行業高檔耐火材料及原料